精选的曹丕篡汉:曹丕之后谁继位,三国时,曹丕之后是谁当皇上,一直到
三国时,曹丕之后是谁当皇上,一直到魏亡有几个皇上
三国时,曹丕之后是曹叡当皇上,一直到魏亡有5个皇上。但若是将曹丕即位后追封的魏太祖曹操计入,则共6帝。
1、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2、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
3、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4、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
5、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曹魏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扩展资料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之后,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251年)、毌丘俭(正元二年,255年)、诸葛诞(甘露二年,257年)的军事叛乱(“淮南三叛”),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曹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后计划铲除司马氏,但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魏君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魏
曹丕死后谁当皇帝?
魏明帝
魏明帝(205年出生,239年正月丁亥逝世于洛阳嘉福殿),名曹睿,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是从226年五月丁巳到239年他逝世,在位13年,享年35岁, 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曹丕之后的哪个魏国皇帝是谁?当了多长时间?
曹叡;在位13年(226年-239年)。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
扩展资料
魏文帝曹丕,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丕

曹丕篡汉_曹丕之后谁继位_三国时_曹丕之后是谁当皇上_一直到
曹睿之后谁继位
是魏明帝曹睿之的养子曹芳。曹芳(232-274年),字兰卿。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239-254年在位。曹芳于青龙三年(235年)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后来曹芳成为魏明帝的义子。扩展资料:魏青龙三年,曹芳封为齐王,于239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年仅八岁。改年号景初,公元240年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罢废曹爽(之后灭三族),独掌军国大权,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李丰、张缉等意图罢黜司马师,改由夏侯玄辅政,事发,三人被灭族。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以失德为由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之后,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去世,终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芳
曹丕继位后有那些大将
曹真,曹丕继位后,曹真升任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军事,镇守魏国西方,平定叛乱。
张辽,曹丕即位魏王时,张辽转封前将军。朝廷分封其兄张汛及一子列侯。不久孙权又再叛变,曹丕遣张辽还屯合肥,并进爵都乡侯。 司马懿,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臧霸,曹丕称帝后,进封开阳侯,徙封良成侯。后来臧霸与曹休伐吴,破吕范于洞浦,被征为执金吾,其位特进。每有军事要务,曹丕都常咨访臧霸。 张郃,曹丕称帝,进封张郃为鄚侯,随即命令张郃跟随曹真征讨安定的胡羌,之后与曹真一同进朝朝见。曹丕的儿子简介 魏文帝曹丕死后哪个儿子即位
曹丕有十个儿子,继位的是曹叡。1、魏明帝曹叡曹叡(204?-239年1月22日) ,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
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1、

曹丕篡汉_曹丕之后谁继位_三国时_曹丕之后是谁当皇上_一直到
2、赞哀王曹协曹协,生卒年不详,三国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李贵人。早逝。死后追封为经公,谥号殇。后改封为赞王,谥号为哀。
3、北海悼王曹蕤曹蕤(ruí)(?―233年),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潘淑媛。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睿即位,立为阳平县王。
太和六年(232年),改封北海王。青龙元年(233年)去世。青龙二年(234年),以曹操子樊安公曹均之子琅邪原王曹敏之子曹赞奉曹蕤后,封昌乡公。
4、东武阳怀王曹鉴曹鉴(?―224),魏文帝曹丕的儿子,母亲是朱淑媛,祖父是魏武帝曹操,祖母为卞皇后,黄初六年(224年),立为东武阳王。当年薨逝。青龙三年(235年),其兄曹睿 赐曹鉴谥号怀。曹鉴没有儿子,东武阳国除。
5、东海定王曹霖曹霖(?—251年),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仇(qiú)昭仪。兖州沛国谯县人氏。黄初三年(222年)立为河东王。六年(225年),改封馆陶县。明帝即位后,曹霖格外受到宠爱,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东海王。嘉平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51年2月5日)去世,谥曰“定”。曹霖性情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有残害。死后,其子曹启继承东海王的爵位,另一子高贵乡公曹髦成为曹魏的第四代皇帝。
6、元城哀王曹礼母为徐姬。黄初六年(225年)改封元城王;太和三年(229年)去世。
7、邯郸怀王曹邕曹邕(208?-229年)是魏文帝曹丕之子,苏姬所生。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封为淮南公,封地为九江郡。黄初三年(222年),进封为淮南王。黄初四年(223年)封为陈王。黄初六年(225年)改封为邯郸王。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去世,谥号怀。太和五年(231年),以任城王曹楷之子曹温嗣曹邕后。
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为鲁阳王。曹魏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增加封邑,累积至四千四百户。
8、清河悼王曹贡曹贡(?―223年),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张姬。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被封为清河王。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贡去世,谥号悼。因无子,国除。
9、广平哀王曹俨母为宋姬。黄初三年(222年)封为广平王,次年去世。
10、曹喈早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丕

曹丕篡汉_曹丕之后谁继位_三国时_曹丕之后是谁当皇上_一直到
曹操死后谁继位?
曹丕、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人物简介: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扩展资料一、曹丕篡汉为帝: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他深知只有加强巩固自己的集权,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利宝座的重要性。他一开始就从内部权利制衡中着手,迅速做出反应。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分配在权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额,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二月,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
五月,册封投降的山贼郑甘、王照为列侯,又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同月,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甲午,带着军队驻扎在谯,在邑东以酒食慰劳六军和谯郡父老。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早在董卓之乱后就已开始紊乱。曹操迁汉献帝至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政令皆出于曹氏。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曹操虽然戎马战争四方,但以臣子的身份征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
延康元年(220年)十一月,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二月十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 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二、曹操介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曹丕.—百度百科 曹操—百度百科
一、

曹丕篡汉_曹丕之后谁继位_三国时_曹丕之后是谁当皇上_一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