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爱好

古代九州地图:三国地图精确到州,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gaiyiming 坐标: 10000 目录:/gu/

精选的古代九州地图:三国地图精确到州,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如何?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1、曹魏疆域: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疆域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疆域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扩展资料:三国时期县、郡、州的由来:


1、县的含义分为三个阶段。县鄙之县:西周时的“县”指的是国都之外的郊区,与“鄙”同义。

县邑之县:春秋中后期,楚国最早出现了作为行政单位但长官世袭的县,与邑(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同义。郡县之县:由于《史记》的记载,人们通常认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设置的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东)是最早的建制县。但我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发起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指出,郡县之县与县邑之县至少应该有四个差别。

一是国君直属,二是长官不世袭,三是幅员或范围一般经过人为的划定而不纯是天然地形成,四是县以下还有乡里等更为基层的组织。按照周振鹤教授划分的标准,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我们所熟知的千古流传的县制。


2、“郡”究竟出现于春秋还是战国时期,历史地理学界有争议。可以确定的是,郡的出现晚于县,初期设置在边远荒僻之地,具有军事防守性质,经济开发程度低于县,两者不相统属。

很多资料都说在秦代以前,郡比县小。从断代史的宏观视角来看,这样说也没错。但如果细致的划分,便可以发现战国后期随着边地日益繁荣,已经在郡下分设若干个县,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于县,这便是郡县制的雏形。当然,在秦朝之前,郡县二级制属于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区划。


3、州。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传说,把他们所知的天下地域范围划分成九个区域,即人们常说的“九州”。关于九州的名称,雍、冀、豫、荆、扬、兖这六个州是没有争议的。至于另外的三个州为:

《尚书·禹贡》认为是梁州、徐州、青州。《周礼·职方》认为是青州、幽州、并州。《尔雅·释地》认为是徐州、幽州、营州。《吕氏春秋·有始览》认为是青州、徐州、幽州。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古代九州地图_三国地图精确到州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古代九州地图_三国地图精确到州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三国九州的地图,越详细越好,一定要精确到郡

三国九州:豫州治所谯(qiáo,安徽亳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兖州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徐州治所郯(tán,郯城县西南,后迁下邳),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皖东北角凉州 治所陇(甘肃清水县北),所辖今甘东东部 雍州 原为光武帝刘秀所置,后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凉州分为凉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将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冀州 治所鄗(hào)(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所辖今冀西南部,后被曹操以冀、青、并、幽四州合为冀州 扬州 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所辖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荆州 治所汉寿(湘常德市东,后迁襄阳),所辖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 治所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古代九州地图_三国地图精确到州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古代九州地图_三国地图精确到州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三国郡图拓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参考链接:百度百科 三国

找东汉末年时的州郡地图和三国时期的州郡地图


一、东汉末年,十三州。
1.司隶校尉直辖区治所雒阳,在今洛阳市东,包括七个郡级单位:河南尹(治所雒阳,同前)、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市北)、京兆尹(治所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左冯翊(治所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右扶风(治所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辖区包括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中南部、山西省西南部。


2.豫州治所谯县,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包括留个郡国:颍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州)、汝南郡(治所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沛国(治所相,今安徽淮北西北)、陈国(治所陈,今河南淮阳)、鲁国(治所鲁,今山东曲阜)六个郡。辖区包括今河南省中东部、安徽省北部、山东省西南部。
3.冀州治所高邑,在今河北柏乡县,包括九个郡国:魏郡(治所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巨鹿郡(治所廮陶,今河北宁晋县西南)、常山国(治所元氏,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中山国(治所卢奴,今河北定州)、安平国(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州)、河间国(治所乐成,今河北献县)、清河国(治所甘陵,今山东临清)、赵国(治所邯郸,今河北邯郸)、渤海郡(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九个郡国。辖区包括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西北部。


4.兖州治所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包括八个郡国:陈留郡(治所陈留,今开封东南)、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任城国(治所任城,今山东济宁)、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济北国(治所卢县,今山东长清县南)、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八个郡国。辖区在今山东省中西部、河南省东北部。


5.徐州治所郯(tan)县,今山东省郯城县北。包括五个郡国:东海郡(治所郯县,同前)、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广陵郡(治所广陵,今扬州西北)、下邳国(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南)。辖区在今山东省南部、江苏省中北部。
6.青州治所临淄,今山东淄博。包括六个郡国: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乐安国(治所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北海国(治所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东)、齐国(治所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辖区在今山东省中东部。


7.荆州治所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东北。包括七个郡:南阳郡(治所宛城,今河南南阳)、南郡(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江夏郡(治所西陵,今武汉新洲区西)、零陵郡(治所泉陵,今湖南永州市)、桂阳郡(治所郴,今湖南郴州市)、武陵郡(治所临沅,今湖南常德)、长沙郡(治所临湘,今长沙)。辖区在今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大部、湖南省全部。

古代九州地图_三国地图精确到州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古代九州地图_三国地图精确到州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8.扬州治所历阳,今安徽和县。包括六个郡:九江郡(治所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丹阳郡(治所宛陵,今安徽宣城)、庐江郡(治所舒,今安徽庐江县)、会稽郡(治所山阴,今绍兴)、吴郡(治所吴县,今苏州)、豫章郡(治所南昌,今南昌市)。辖区江西省一部分、江苏省南部、安徽省中南部、浙江省。


9.益州治所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包括十二个郡级单位:汉中郡(治所南郑,今陕西汉中)、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广汉郡(治所广汉,今四川广汉市北)、蜀郡(治所成都,今成都市)、犍为郡(治所武阳,今四川宜宾市)、牂牁郡(治所故且兰,今贵州黄平县西南)、越嶲郡(治所邛都,今四川西昌市东南)、益州郡(治所滇池,今云南晋宁县东北)、永昌郡(治所不韦,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广汉属国(治所阴平道,今甘肃文县)、蜀郡属国(治所汉嘉,今四川雅安北)、犍为属国(治所朱提,今云南昭通市)十二个郡级单位。辖区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


10.凉州治所陇城,今甘肃秦安县东九十里的陇城镇,一说在冀,今甘肃甘谷县。包括十二个郡级单位:陇西郡(治所狄道,今甘肃临洮县)、汉阳郡(治所冀,今甘肃甘谷县)、武都郡(治所下辨,今甘肃成县西)、金城郡(治所允吾,今甘肃永靖县西北)、安定郡(治所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北地郡(治所富平,今宁夏青铜峡南)、武威郡(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张掖郡(治所觻得,今甘肃张掖甘州区西北)、酒泉郡(治所禄福,今甘肃酒泉)、敦煌郡(治所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治所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辖区涵盖今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自治区。


11.并州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包括九个郡:太原郡(治所晋阳,同前)、上党郡(治所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上郡(治所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西河郡(治所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五原郡(治所九原,今包头市西)、云中郡(治所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定襄郡(治所善无,今山西省右玉县东南)、雁门郡(治所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朔方郡(治所临戎,今内蒙古磴口县北)。辖区包括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陕西省北部。


12.幽州治所蓟县,北京大兴县南。包括十一个郡国:涿郡(治所涿,今河北涿州)、广阳郡(治所蓟县,北京大兴县南)、代郡(治所高柳,今山西阳高县)、上谷郡(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县)、渔阳郡(治所渔阳,今北京密云南)、右北平郡(治所土垠,今河北丰润县东)、辽西郡(治所阳乐,今河北抚宁县西)、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宁辽阳市)、玄菟郡(治所高句骊,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南)、乐浪郡(治所朝鲜,今朝鲜平壤)、辽东属国(治所昌黎,今辽宁义县),范围包括今北京市、河北省北部、山西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一部、辽宁省大部、朝鲜国大部。


13.交州治所龙编,今越南国北宁市。包括七个郡:南海郡(治所番禺,今广州市)、苍梧郡(治所广信,今广西梧州)、郁林郡(治所布山,今广西桂平市西南)、合浦郡(治所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交趾郡(治所龙编,今越南国北部北宁市)、九真郡(治所胥浦,今越南国北部清化市西北)、日南郡(治所西卷,今越南国中部广治市西北)。辖区包括今广东省、广西自治区、越南国中北部地区。


二、三国时期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三国行政区划制度与东汉末年极为相似,唯各州刺史、州牧的权利进一步增大,三国机要人物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曾担任州牧。州的划分,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将凉州东部与司隶西部合成雍州,213年,凉州被并入雍州,但到220年曹魏又恢复凉州。荆州、扬州长期被曹魏与东吴分占,而且由于其本来面积广大,所以增设了大量郡置。226年,东吴从交州中分出广州,后取消,后又复设,总计三国共有十五州。

魏有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十州全境以及荆州的南阳、南乡、江夏、襄阳、等四郡65县。扬州的九江、庐江等二郡十四县。东吴有荆州的南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等五郡102县。扬州的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庐陵南部等七郡146县。交州的全境。蜀只有益州。拓展资料: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资料:三国时期-百度百科

三国各州县的详细地图

我有中国古代全地图(从夏到清),你给个邮箱,我发给你

求三国各州的清晰地图,要清晰到能看清楚每一个郡县,名字一定要清晰,万分感谢.

各州包括哪些呀,你看看下列行不行,你认为全我就发,如果不全就算了,分辨率我认为应该不低了

古代九州地图_三国地图精确到州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古代九州地图_三国地图精确到州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古代九州地图_三国地图精确到州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