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火烧赤壁概括50字
孙权简介50字
吴太祖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孙权十九岁时,兄长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219年,孙权派吕蒙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229年,孙权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拓展资料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因此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火烧赤壁概括50字
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宗室动乱;又灭山越六千,收编万余。他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孙权三伐黄祖,最终将其击杀,吞并江夏郡大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孙权
孙权简介(50字内》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长沙太守孙坚次子,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孙权的五个小故事(60字左右)
1,孙权能够厚恩御下,吕蒙、凌统和朱然生病时,孙权也表露出极度的关心,吕蒙生病时,孙权就将他接至自己殿中,因担心吕蒙见自己会太过劳碌,所以凿小洞偷偷察看。凌统,贺齐为救孙权受伤,孙权亲自用自己衣袖给凌统、贺齐擦干眼泪,因周泰、凌统为其所受之伤而掉泪。

火烧赤壁概括50字
2,孙权知人善任,对部下也能够充分信任。夷陵之战时,孙权果断任命从前尚未主持过对外战争的陆逊为大都督,成功大败刘备军队,以至陈寿感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而诸葛瑾因为与刘备通信而遭弹劾,孙权则出面力保诸葛瑾,称自己与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是“神交”。3,孙权在外交上具有忍辱负重的性格。陈寿亦提过「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三国之中,也是东吴最晚称帝,孙权的忍辱负重性格在向曹操与曹丕称臣时一览无遗。也因为忍辱负重,所以孙权面对荆州问题时选择了与蜀国结盟,而不与刘备争斗,避免曹操坐收渔翁之利。4,孙权天性活泼热情。《江表传》提到「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於父兄矣」。孙权乃是阔达开朗,仁慈明断的人,能言善辩,诙谐幽默。孙权曾与陆逊当中对舞,喜欢开玩笑,曾牵驴戏弄诸葛瑾,也曾经戏弄过郑泉。其本人也经得起让部下开玩笑。5,孙权亦注重部下的教育问题,同时对待部下的态度是忘其短而贵其长,孙权平常能广纳谏言,但有时则非常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出现了赤壁之战的奇迹,同时也因固执导致陆逊愤死。但难能可贵的是孙权同时也具有认错的勇气,从陆逊之子陆抗的任职态度以及陆机所著《辩亡论》还有孙权并未对陆家进行打击行动看来,孙陆二家情谊仍然十分深厚,陆氏对孙权亦持肯定态度,不因孙权老年昏虐而有所怨言。孙权劝学感想50字
点中心,这个简单:学到老活到老,学无止境 不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别人 要正确听取别人的意见 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终有所成 学习能使人改变一切
体现孙权性格的事例,大约50字
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

火烧赤壁概括50字
孙权是拒操的决策人物。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但为什么当曹操“旌麾南指”时,是“迎”是“拒”,孙权却“犹豫”而“不断”呢? 这是因为:曹操带兵几十万,破荆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这一严重形势,作为东吴首领孙权,是必须慎重思虑,不能掉以轻心的。每遇大事,先慎重考虑,再作出决策,这才是主帅的严谨风度。孙权正是这样。张昭等投降派提出了“三虑”,孙权不能不深思熟虑,仔细掂量。孙权察觉到张昭等人的言论是错误的,但又没有立即吐露出半点声色。这就表明孙权是一个头脑非常冷静,遇事从容、镇定,深思熟虑的“雄才”。 拒曹,本是孙权原有的想法。他派鲁肃去联合刘备,就是为了“共治曹操”,但由于张昭引出“三虑”,因而思谋未决。他仔细听了诸葛亮、鲁肃、周瑜关于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具体分析,权衡“拒”、“迎”的得失之后,毅然决断“当击”;而且“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他的语言,他的态度,他的感情,何等坚决! 孙权,其实早有战备。在周瑜当夜请战时,孙权说:“已选 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就是明证。至于“前发”、“后援”的军事安排,以及作战万一失利时的对策等,都作了周密的布署。孙权这种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的性格,是在曲折起伏、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因而显得非常细致、完备,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周瑜有关的故事简介50字左右
二十四岁被孙策拜为中郎将,因长相俊美,江东人称周郎,一生累累战果,气度恢弘,火烧赤壁即为其杰作,(三气周瑜是演义上的,不是史实!),病逝,终年36岁。

火烧赤壁概括5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