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爱好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 中国五千年

yucanghai 坐标: 70004 目录:/san/

精选的三大帝王墓找不到 中国五千年

中国五千年,还有哪些帝王陵墓,仍然没被挖

截止2019年2月,还有以下帝王陵墓还没被挖掘。


1、秦始皇陵墓。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因为目前科技技术不够发达,无法更好地保护文物,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因此,秦始皇陵墓还没被挖掘。
2、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3、元代的皇帝陵墓。元代整个朝代的皇帝陵墓都没发现。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而且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至今陵址难寻。就连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陵也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扩展资料:

已发现的帝陵:秦始皇陵、秦二世胡亥陵墓、汉陵、唐陵、隋文帝杨陵,这些大都在西安咸阳地区已发现。宋陵在河南巩义,南宋的在杭州,吴越王墓也在杭州地区。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孝陵和孙吴大帝孙权陵都在南京。清陵在河北,努尔哈赤、皇太极陵在辽宁省(辽阳、沈阳) 。历史上早已被挖开或者盗掘的:齐桓公墓、楚平王墓,汉文帝母薄太后南陵、汉阳陵、汉文帝灞陵、汉宣帝杜陵。宋理宗陵、清高宗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孙殿英)、明神宗定陵(新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吉思汗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帝王陵墓

还有哪些帝王墓没被发现?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

元蒙古族建立的国家,在统一了全国后,其贵族仍保留着秘密下葬的习俗.史书记载蒙古族贵族死后不起坟,只是埋葬之后"以马揉之使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子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然后派千骑士兵守护。到来年的春天,草生长茂盛之后,士兵迁帐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的所在。如果皇室要祭祀时,就拉着那只丧子的母骆驼引路,母骆驼悲呜之处,就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从此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点了。所以现在元朝一代的帝陵仍无法找到.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有一部分已经展现在后人面前,一些却随同时间的流逝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楼上说的是未发掘

国家禁止挖掘帝王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

有一种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发掘”,1956年,郭沫若和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吴晗等人,力主发掘十三陵中的明长陵(成祖朱棣的陵墓),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因为中国的考古学是从1921年的周口店遗址发掘开始算,到56年不过30多年的历史。人才、技术都极度缺乏。不过最后仍被批准,不过试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长陵改为第三大的定陵(明万历皇帝的陵墓)。

历时两年多是时间明定陵考古发掘结束,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玉器、金器等文物。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无数奇珍异宝无法保存,发掘的丝织品变硬腐化,三口金丝楠木精制而成的巨大红漆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直接就被毁坏和丢弃,给历史文物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但是关于定陵故事并没有结束,定陵附近一个村落里的农民看到考古队留下的棺椁,被一对年迈的夫妇发现了,他们如获至宝,想要给自己打口棺材,以备后事。第一具棺木制成后,老太太蹬腿归天;第二具刚刚完工,老头子也一命呜呼,前后不到半个月。还有一对夫妇,发现了楠木棺材,为自己打了一个柜子。

村里的人非常羡慕:“皇帝的东西不是随便可以用的,要是没那福分,消受不起,还会搭上性命……”夫妇认为他们是嫉妒也没当回事,不久夫妇的四个孩子不见了,找来找去忽然,发现躺柜边放着四双小鞋。两人迅速打开柜盖,只见4个孩子相互挤压着,早已气绝身亡,后来夫妇又生了一个儿子,未成年的时候煤气中毒也死了。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帝王的陵墓没有被掘开,什么原因呢

到目前为止没有被砸开的墓有:

乾陵秦始皇陵曹操墓铁木真陵乾陵和秦始皇陵技术达不到,曹操墓和铁木真墓找不到。

历史上哪些皇帝墓没被找到?

没有找到的陵墓。周代历代天子的陵墓

曹操历来以七十二疑冢而著称,至今可能还没找到。(去年发掘的曹操墓穴不见尸体,表示怀疑。)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墓现在在成都武侯祠内,可能是假的。辽、金代帝陵记载的不多,可能找到的比较少,我怀疑大多数都在东北地区。元代历代帝王的陵墓没有找到,可能多数都在外蒙古,感到很痛心。内蒙古建有成吉思汗陵,但显然是个纪念意义的建筑,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在外蒙古是无疑的明确找到或者成规模的:秦陵、汉陵、唐陵以及隋文帝的杨陵,大都在西安咸阳地区。秦二世胡亥墓在西安市区内。唐朝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宋陵,在河南巩义地区,南宋的在杭州绍兴地区吴越王墓在杭州地区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孝陵在南京紫金山,孙吴大帝孙权陵也在那里。清东、西陵在河北省,努尔哈赤、皇太极陵在辽宁省(辽阳、沈阳)这些基本上没有发掘

中国有多少帝王墓没被发现

夏朝的皇陵因为年代久远又缺少文字记载而没有发现。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自商开始的文字记载使得周朝的皇陵的寻找比较便利了些,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还是有除了文王武王的陵墓外的大部分没有找到。但此时的分封制使一些诸侯的陵墓得以发现。 秦朝的历代二世而亡,陵墓也已找到。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_中国五千年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_中国五千年
汉朝分为西东两汉,年代虽远了些,但是重要的王陵也已找到。如汉高祖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一个乱世,由于国家统治时间短暂,每个帝王都很注意陵墓的安全情况,其修建和埋葬都很隐蔽,所以至今都没发现。 曹操的陵墓也是一样的未找到,据说曹操死前曾嘱咐后人要对他的陵墓如何如何的保密,并且建了很多的假墓来掩盖他的陵墓所在,正所谓"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一代枭雄。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兴盛的阶段,隋朝传世二代而亡,二帝陵墓也已发现。 唐朝主要的帝王陵墓有:高祖李渊的献陵,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高宗李治的乾陵,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春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敬宗李湛的庄陵,文宗李昂的章陵,武宗李炎的端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淬的简陵,僖宗李儇的靖陵。虽然大部分已找到,可是还有武则天的乾陵却没有打开。 五代十国又是中国一个乱世,此时的帝王陵墓也已剩下的不多了,除了后周帝陵,南唐二帝陵外,大部分被历史湮灭。 辽朝现存的陵园有两处,一是辽祖州城西的辽祖陵,一是辽庆州城北的辽庆陵。西夏陵园坐落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贺兰山麓,共有九座帝陵和七十多座贵戚、功臣陪葬墓。 金朝在中都(北京)大房山营建山陵,金代帝王均葬于此,现存帝陵遗址十七座。 宋朝分为北南二朝,陵墓虽没有大的发展,但大部分还是遗留了下来。主要有北宋巩县八陵,南宋绍兴六陵。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国家,在统一了全国后,其贵族仍保留着秘密下葬的习俗。史书记载蒙古族贵族死后不起坟,只是埋葬之后"以马揉之使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子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然后派千骑士兵守护。到来年的春天,草生长茂盛之后,士兵迁帐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的所在。如果皇室要祭祀时,就拉着那只丧子的母骆驼引路,母骆驼悲呜之处,就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从此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点了。所以现在元朝一代的帝陵仍无法找到。 明朝一代自明成祖朱棣后历代帝王都埋葬在今北京郊区的"明十三陵",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其父母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内,明太祖的在南京和明中都皇陵在凤阳。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请问,下列帝王的陵墓在哪里,被盗否?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年 峻阳陵 河南洛阳 武元杨皇后晋惠帝司马衷 291--306年 太阳陵 河南洛阳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晋愍帝司马邺 314--316年东汉帝陵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光武帝刘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阴皇后明帝刘庄 58--75年 显节陵 河南洛阳 马皇后章帝刘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 窦皇后和帝刘肇 89--105年 慎(顺)陵 河南洛阳 熹皇后殇帝刘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阳安帝刘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阳 阎皇后顺帝刘保 126--144年 宪陵 河南洛阳 梁皇后冲帝刘炳 145年 怀陵 河南洛阳质帝刘缵 146年 静陵 河南洛阳桓帝刘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阳 郑皇后灵帝刘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阳 何皇后 王皇后少帝刘辩 189年献帝刘协 190--220年 禅陵 河南修武 曹皇后隋代帝陵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况隋文献帝杨坚 581--604年 太陵 陕西武功 文皇后独孤氏隋炀帝杨广 605--618年 炀帝陵 江苏扬州北魏帝王陵墓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420--423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424--452年 金陵 山西大同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北魏文成帝拓跋浚 453--465年 金陵 山西大同 文成元皇后李氏北魏献文帝拓拨弘 466--471年 金陵 山西大同 献文思皇后李氏北魏孝文帝元宏 472--499年 长陵 河南临汝 孝文幽皇后北魏宣武帝元恪 500--515年 景陵 河南临汝北魏孝明帝元诩 516--528年 定陵 河南临汝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529--530年 静陵北魏东海王元晔 531年北魏节闵帝元恭 532年北魏孝武帝元修 533--534年 云陵 陕西富平西魏文帝元宝炬 535--537年 永陵 陕西富平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534--549年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_中国五千年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_中国五千年
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保存情况:盗挖殆尽主要盗墓者:赤眉军 董卓 曹操资料:
1.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2.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高潮。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3.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魏晋南北朝帝王陵墓保存情况:基本盗挖殆尽PS:大奸贼曹操是个例外,他设立了七十二疑冢,让后人都找不到他的墓葬部分资料:北魏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隋朝帝陵保存情况亦不佳,省略

历代帝王墓被盗成什么程度

先秦陵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部分资料:
1.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2.我国历史上记载被盗时代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它约在2770年前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盗掘。而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盗洞最多,也即被盗墓者光顾得最多的墓葬则首推秦公一号大墓,它是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南指挥村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共发现盗洞247个,盗洞的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到唐、宋时代。
3.大约自1987年起,甘肃礼县的盗墓黑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1993年达到高潮。全县36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56个村的人参加,最多时一次出动300人,以至于山坡上出现了卖吃食饮料的摊位。犯罪分子驾驶汽车、摩托车,手持大哥大、对讲机,自带枪支、匕首,站岗放哨,肆无忌惮。在盗挖中,珍贵的礼乐石磬,被当场砸成碎块,带有精美图案纹饰的金器被当场以每克85元的价格卖掉。后来前去调查的考古学家戴春阳,是这样描写劫后的大堡子山的:“整个山坡满目狼藉,遍布密如鱼鳞、深浅不
一、大小不等的盗洞”,这位学者用“颤栗”二字来形容他当时极度沉痛的心情。
4.礼县秦公大墓的发现掺和了令人惋惜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盗墓分子发现了秦公大墓。当地文化局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1990年冬季,当地一位姓张的农民在挖土方时无意中挖出几块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被当地人称为“龙骨”,因为当地有“龙骨”可以治病、卖钱的说法,老百姓遂开始挖掘。在1992年初期,大堡子山附近10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川川里,已经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的2万多人,这些人在山上支满了帐篷,平整的农田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许多文化遗址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保存情况:盗挖殆尽主要盗墓者:赤眉军董卓 曹操资料:
1.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2.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高潮。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3.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魏晋南北朝帝王陵墓保存情况:基本盗挖殆尽PS:大奸贼曹操是个例外,他设立了七十二疑冢,让后人都找不到他的墓葬部分资料:北魏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隋朝帝陵保存情况亦不佳,省略唐十八陵保存情况:基本盗挖殆尽(不过乾陵似乎是个例外)主要盗墓者: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_中国五千年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_中国五千年
温韬 黄巢资料:五代耀州刺史温韬,领兵盗挖唐陵。《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黄巢起义,长安周围的皇陵几乎被发掘殆尽。五代十国帝王陵墓保存情况:不佳部分资料:
1.南唐二陵曾经多次被盗。五十年代,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二陵进行发掘清理时,在钦陵前室西南墙顶发现了盗洞,当年随葬的金银珠宝早已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只剩下男女陶俑和玉制、石制的衰册。北宋巩县八陵保存情况:盗挖殆尽主要盗墓者:刘豫资料:北宋灭亡之后,巩县八陵都遭到了破坏。据传,有一次伪齐政权刘豫从士兵手中得到一只水晶宝碗,认定不是一般民间所有,便盘查出是出自于哲宗的永泰陵,于是组织了"河南淘沙队",就是皇陵的盗掘队。永泰陵被掘开后,珍宝被洗劫一空,尸骨暴露在外。从此不仅北宋诸陵被挖掘殆尽,甚至连民间冢墓也没有幸免的。金灭亡后,元朝控制了北宋陵区,一切地面建筑除石雕外都被"尽犁为墟。""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犁。"南宋六陵保存情况:盗挖殆尽资料:元世祖时期,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诸陵辽金西夏保存情况似乎也和上面差不多,省略元朝资料:
1.元朝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起辇谷,帝陵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踏平,所以至今尚未有元朝帝陵被发现
2.蒙古大汗去逝,用棺殓之,棺“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大汗无论死于何地,也要运其梓宫于漠北。为了保守秘密,不让人知道大汗的确切葬地,在前往墓地的当天,如遇有行路之人,皆尽行杀戮。至其所葬陵地,开穴所起土成块,依次排列,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运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葬毕,“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明十三陵保存情况:除定陵外基本保持完好
2.明末,十三陵先被李自成烧毁了康陵、昭陵和定陵的地面建筑;又被清兵纵火焚烧。民国初年,各陵又被纵火。日伪时期,献陵、泰陵和德陵被日寇拆毁修了炮楼。解放战争平津战役时期,为解决给养,曾拆毁陵殿去做劈柴。定陵挖掘后,文物毁坏严重;文革时万历和两个皇后的尸首在定陵广场前被焚毁。(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唐永泰公主墓)清东陵、清西陵保存情况:保存较好1一般都是地宫(放地表建筑里,那就能直接去拿了~)2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 据郭沫若他们的考证 没被盗过3寻找陵墓的地理位置应该都是先通过文献或者打听或传说...然后到大概方位通过地表土壤来慢慢寻找...(具体怎么看土壤就不是很清楚了~)4早被盗烂了(唐朝的关中十八陵 除了武则天的乾陵 其他的全被唐末的节度使温涛盗了)5喜欢历史的人很多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代皇陵中硕果仅存的。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体内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_中国五千年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_中国五千年
三大帝王墓找不到_中国五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