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唐朝长孙皇后:唐朝长孙皇后怎样死的,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长孙皇后(601年-636年7月28日),其名于史无载。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去世后谥号为“文德皇后”。后蜀何光远所著《鉴诫录》称长孙皇后号“观音婢”,并难产而亡。并无其它史书记载长孙皇后死于难产。
【生平】 隋朝仁寿元年 601年,生于长安。父长孙晟,母高氏。 隋朝大业五年 609年,长孙晟去世,长孙无忌兄妹与高氏被异母兄长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得舅父高士廉收容。 隋朝大业九年 613年,在高士廉安排下,时年十三的长孙氏嫁给唐国公次子李世民为妻。 唐朝武德九年 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为帝。其后长孙氏被立为皇后。 唐朝贞观十年 636年,死于长安太极宫立政殿。 长孙皇后曾著书《女则》共十篇,已佚。今存诗一首。她死后与唐太宗合葬于昭陵。 《鉴诫录·卷二》梁武帝为寺家奴,岂禳囚死。长孙后号观音婢,难忏产亡。 【名字】 正史中没有记录长孙皇后的名字,但当代影视剧中,编剧使用“长孙无垢”一名。在2008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柏杨编著的《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一书中,称其为“长孙无垢”,同时此书的台北版中无“长孙无垢”之名。“长孙无垢”的出处及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添加,还是柏杨添加皆不得而知。关于唐朝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
李承乾:武德二年(619年)—贞观十七年十月一日(643年11月17日),终年25 李泰:武德三年(620年)—永徽三年十二月十六日(653年1月20日),终年35李治: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628年7月19日)—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683年12月27日),终年56长乐公主:武德四年(621年)—贞观十七年八月十日(643年9月28日),终年23城阳公主:?—咸亨二年五月十六日(671年6月27日晋阳公主:贞观七年(633年)—贞观十八年(644年),终年12 新城公主:贞观八年(634年)—龙朔三年三月(663年),终年30 新城是最小的,长孙皇后33岁生的唐朝长孙皇后有几个子女
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
唐朝长孙皇后_唐朝长孙皇后怎样死的_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女儿: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李承乾,母亲是李世民的正室夫人长孙皇后。武德二年(619年)生于承乾殿,故取名“李承乾”。八岁被立为太子,半辈子娇宠。贞观十七年(643年)因谋逆被贬为庶人,两年后在贬州病死,那年刚刚虚岁二十七。后被迁葬于昭陵,墓志铭仅仅几十个字,还不及一员朝廷大臣的墓志字多。李泰,〔唐〕(618―652)字惠褒,太宗第四子。少善属文,武德三年(620)封家都王,贞观二年(628)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泰撰括地志,诏令付秘阁。贞观二十一年(647)进封濮王。卒年三十五。工书法。《唐书本传》、《书断》李治,628年生,683年逝世,陇西成纪(今属甘肃)人。唐高宗皇帝。字为善,太宗第九子,始封晋王。贞观十七年,立为皇太子。公元650~683年在位。在位三十四年。谥曰天皇大帝。 长乐公主,下嫁长孙冲。帝以长孙皇后所生,故敕有司装赍视长公主而倍之。 魏徵曰:“昔汉明帝封诸王曰:‘朕子安得同先帝子乎?’然则长公主者,尊公 主矣。制有等差,渠可越也?”帝以语后,后曰:“尝闻陛下厚礼徵而未知也, 今闻其言,乃纳主于义,社稷臣也。妾于陛下,夫妇之重,有所言,犹候颜色, 况臣下情隔礼殊,而敢犯严颜陈忠言哉!愿许之,与天下为公。”帝大悦,因请 赍帛四十匹、钱四十万即徵家赐之。城阳公主,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诛,又嫁薛瓘。初,主之婚,帝使卜之,繇曰:“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昏则吉。”马周谏曰:“朝谒以朝,思相戒也;讲习以昼,思相成也;燕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夜,思相亲也。故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吉凶有仪。今先乱其始,不可为也。夫卜所 以决疑,若黩礼慢先,圣人所不用。”帝乃止。麟德初,瓘历左奉宸卫将军。主 坐巫蛊,斥瓘房州刺史,主从之官。咸亨中,主薨而瓘卒,双柩还京师。子顗, 封河东县侯、济州刺史。琅邪王冲起兵,顗与弟绍以所部庸、调作兵募士,且应之。冲败,杀都吏以灭口。事泄,下狱俱死。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后崩,时主始孩,不之识;及五岁,经后所游地,哀不自胜。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王每出合,主送至虔化门;泣而别。王胜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内乎?”帝亦为流涕。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 新城公主,晋阳母弟也。下嫁长孙诠,诠以罪徙巂州。更嫁韦正矩,为奉冕 大夫,遇主不以礼。俄而主暴薨,高宗诏三司杂治,正矩不能辩,伏诛。以皇后礼葬昭陵旁房玄龄是唐朝宰相,他是李世民的贤臣,为何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明对他态度大变?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贤惠淑良,并且充满智慧的皇后。在他人生的弥留之际还不忘嘱咐唐太宗:房玄龄屡出奇谋秘计,又在您身边这么久,一直小心谨慎,不该说的从来不多说一句话,如果不犯大错,请不要抛弃他。但是这一次李世民并没有顺从长孙皇后,在长孙皇后去世没多久,李世民对房玄龄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以至于他开始慢慢疏远房玄龄。
房玄龄唐朝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房乔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嗅觉。房玄龄追随李世民,一心一意帮助他打江山。之后李世民称帝后,房玄龄位居宰相。但是因为房玄龄说话过于坦白,在与李世民在政治上意见不一的时候屡屡顶撞李世民。李世民对房玄龄也开始出现方案,可是每当这个时候长孙皇后都告诫李世民,房玄龄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因为出于对江山社稷着想才这样。因为长孙皇后的力保,李世民对房玄龄的怨言也一直压制着。
虽然房玄龄能力超群,可是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也是需要面子的,长孙皇后去世后房玄龄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惹恼了李世民,结果被赶回家中,面壁思过。这次,许多文武大臣纷纷上书房为玄龄说情,书中陈述了房玄龄作为开朝元老的种种功绩,李世民看后,第二天便将房乔召回皇宫。至此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不在宠爱,取而代之的是厌恶,是态度的大转变。
李世民之所以对房玄龄性情大变,是一种恩威并施的手段,也就是俗语中的“胡萝卜加大棒”。毕竟当时的房玄龄位高权重,不能一味纵容 同时也要让房玄龄和其他人感受到自己对皇权的绝对掌控。

唐朝长孙皇后_唐朝长孙皇后怎样死的_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唐朝长孙皇后常年随身携带一包毒药,到底要做什么?
长孙皇后:爱是一粒随身携带的毒药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身染重病时,曾发现昼夜侍奉他的长孙皇后衣带上总是系着毒药。皇帝十分好奇,追问皇后这是为何。长孙皇后从容地说:若你有不测,我也不会独生。可想而知,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会在男人心中激起多大的震荡。这种矢志不移的爱情信仰,充斥着长孙氏的一生。唐太宗李世民和结发妻子长孙皇后情深义重,恩爱一生。
“玄武门之变”前的几个时辰,身为李世民妻子的长孙氏,亲自慰问了护卫李世民的将领,更加坚定了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的意志。患难见真情,说的就是长孙皇后与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夫妻。有一次,唐太宗得了重病,前后一年都没有痊愈。长孙皇后不辞辛劳,日夜照顾在丈夫身边,可谓是无微不至。当时,长孙皇后随身携带这一包剧毒的毒药。她告诉丈夫李世民,如果他有什么不测,自己也不会苟活于世(若有不讳,义不独生)!
也就是说,这一年来,长孙皇后除了尽全力照顾好丈夫之外,还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丈夫病情恶化,撒手人寰,自己一个人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追随他而去,在另一个世界与他继续厮守终生。在长孙皇后的精心照顾下,唐太宗的身体日渐好转,慢慢恢复了健康。然而,长孙皇后却因为过度劳累而落下了病根。随着时间的变化,长孙皇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而且,在丈夫唐太宗面前,她还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以免让他分心,无法正常处理国事。因此,等到唐太宗得知她的病情后,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在与唐太宗交待完遗嘱后,长孙皇后再次从自己的衣服中取出那包毒药,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不舍——“当初陛下身体抱恙时,臣妾就曾发誓要追随陛下而去,绝不学习当年吕后的行为!”
说完这句话后,长孙皇后便带着对丈夫的极度不舍,离开了这个让自己务必眷恋的世界。参考史料:《资治通鉴·唐纪》

唐朝长孙皇后_唐朝长孙皇后怎样死的_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唐朝长孙皇后住在什么宫殿啊
著名的大明宫是唐高宗修建的,唐太宗时期皇室居住在太极宫(前身是隋朝的大兴宫).
太极宫实际上是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的总称,位于唐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东宫在东为太子住所、掖庭宫在西,为犯罪官僚子女或者宫女学习劳动处,相当于少年劳教所. 整个太极宫的规模宏大,东西宽1285米,南北长1492米,是今天故宫的三倍。宫的四周设门十座:南五,即中间的承天门,东为长乐门、永青门,西为广运门、永安门;东一,即通训门;西二,即通明门、嘉猷门;北二,即玄武门、安礼门。宫中建筑按前朝后寝定制设置。其三大殿为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均在中轴线上。两侧殿宇众多,有大吉殿、百福殿、武德殿、承庆殿、万春殿、立政殿、千秋殿、神龙殿、功臣殿、归真殿、望云殿等等,总之,其殿宇亭阁之多,不胜枚举。在宫中还有山石水池园囿,既豪华,又富丽。 宫内主体建筑采用“前朝后寝”的原则,以朱明门、肃章门、虔化门等宫院墙门为界,把宫内划分为“前朝”和“内廷”前后两个部分。朱明门、虔化门以外属于“前朝”部分,以内则为“内廷”部分。 内廷除了两仪殿是供皇上和大臣商议朝事之用,剩下的宫殿便是供皇帝读书、起居、生活所用以及皇后嫔妃的住所。 在这些殿宇中,有两座最为重要: 一座便是皇帝的寝宫,甘露殿,太宗皇帝便在此批阅奏章,读书、用膳,以及宣招嫔妃侍寝. 另一座则是皇后的住所,立政殿,自然有母仪天下之势。长孙皇后便居住于此.唐朝长孙皇后的子女
唐朝文德长孙皇后有三子四女:
1、长子:(前)皇太子李承乾。
2、次子:魏王李泰。
3、幼子:唐高宗李治。
4、长乐公主李丽质,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5、城阳公主,初嫁杜如晦之子杜荷,后改嫁薛瓘。
6、晋阳公主李明达。
7、衡山公主(唐高宗即位后改封新城长公主),嫁长孙诠。文德皇后长孙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在立政殿崩逝,终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唐朝长孙皇后_唐朝长孙皇后怎样死的_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