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先秦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
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
1、歌谣神话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2、诗经《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3、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4、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5、楚辞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先秦文化_先秦时期的文化_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_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扩展资料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歌谣和神话传说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被保存在后世的著述之中。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篡改,或加上了流传时代的烙印。但就其内容的本质而言,与原始社会的其他文化艺术有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是中国文学的萌芽。正如许多动物的坯胎和植物的萌芽从外表上难以分辨种类一样,文学的坯胎和萌芽也还没有独立成形。
一百余年前殷墟甲骨卜辞的出土,揭示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之谜。数以万计刻有成形汉字的龟甲兽骨片为研究殷商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确凿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乏文学的坯胎萌芽,有些卜辞文学特征相当明显。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宋代记载古器物刻辞的著述中已有不少“三代古器”。殷商时代的钟鼎铭文字数极少,西周的钟鼎铭文字数渐多,最长的接近500字,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形成了名符其实的“文章”。
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有哪些
山西、陕西、河南一带属于古华夏文明;
山东、江苏一带有东夷文明;湖北、湖南属于楚文化(大诗人屈原);四川有三星堆文明。先秦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先秦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有:1、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2、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1、

先秦文化_先秦时期的文化_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_
3、战国时期,物理学有较大成就。《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4、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5、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扩展资料先秦阶段特征: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华文明起源与奠基。
1、政治: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1)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
(2)商朝,内外服制度;
(3)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4)春秋,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
(5)战国,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 (商鞅等) ,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2、经济: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冶铸业,商周青铜,战国冶铁。

先秦文化_先秦时期的文化_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_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
(3)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战国司南;文字产生发展:甲骨文、大篆;文学《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秦
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分封制度礼崩乐坏,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力图重建社会秩序。其中儒家主张克己复礼,尊重天子权威,重归西周分封制;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摈弃那些繁琐的礼仪,这样才能天下大治;名家认为万物均平,力图从名师关系出发,重建社会秩序;道家中的老庄派,主张道法自然小邦寡民,希望回到西周以前联邦共和的社会;而黄老道家为了因应社会竞争加剧的局势,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宽刑简政因俗简礼杂用百家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后起的法家借用了黄老道家的法术势的理念,却抛弃了黄老道家宽刑简政因俗简礼杂用百家休养生息道生法的主张,严刑酷法,成为了君主转制的工具
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的分布与特点
所谓先秦,指的是春秋战国一段时期,文化就是百家争鸣啊,还没有统一的思想。
先秦时期社会的文化 先秦政教文化、先秦朝聘文化、先秦生活文化、先秦感觉文化、先秦和谐文化等内容。简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这一时期视为中华文明的头颅,带有信仰、智慧等寓意
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
传说远古时期炎帝与黄帝大战,黄帝胜,并建立了“中国”.然后经过三皇五帝,从大约公元前5700年开始到大约公元前2100年的约360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国王的产生均采用“禅让制”,最后到了尧帝,尧帝禅帝位于舜,舜帝在老后又禅帝位于禹,禹死后,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结束了“禅让制”,从此,“夏”成为中国第一个传说中的朝代。传说夏朝时有“两万诸侯”。四百余年后(即约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成汤革夏,立商朝。商时,青铜器工艺非常发达,甲骨文文字也十分成熟。所以,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到约公元前1100年)(也有称商代或商周时代)又称为“青铜时代”。传说商代有“三千诸侯”。约前1046年,黄河上游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取胜后建西周,定都镐京,疆域逐步扩大。在周朝初期,约有“八百诸侯”。前841年“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暴政,此后实行六卿合议,史称“共和行政”,这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前770年,在西北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下,周平王迁都雒邑,史称东周。此后,随著周王朝势力衰落,分封的诸侯形成了众多诸侯国,相互争战,著名的先后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被称为春秋战国。最后在战国时期,周朝被秦国所灭。这一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刑名等.史称“百家争鸣”。

先秦文化_先秦时期的文化_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