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营造法式作者:营造法式是北宋的谁编著的,营造法式是谁著作的?
宋代的 《营造法式》是本什么著作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
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扩展资料从《营造法式》一书的主要内容,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模数思想的制定和运用。大木作制度规定“材”的高度分为十五“分”,而以十“分”为其厚。斗栱的两层之间的高度定为6“分”称为“栔”。
大木作的一切构件几乎全部用“材”、“栔”、“分”来确定的。这是模数制在我国建筑业最早的运用,并且作为一种法规被确定在《营造法式》这部巨著中。
1、

营造法式作者_营造法式是北宋的谁编著的_营造法式是谁著作的_
2、设计的灵活性。《营造法式》第3卷~第15卷中的“各作制度”,即各工种的操作规程虽然都有相应的做法规定,但并未对群体建筑的布局和单体建筑的平面尺寸等有所限制。恰恰相反,《营造法式》内“各作制度”的条文后面都附有“随宜加减”的小注,以此告诉设计人员可根据每个个体设计在各作制度的总原则下,对建筑单体和构件的比例、尺寸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以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3、建筑生产管理的严密性。在全书34卷中,用13卷的篇幅来叙述功限(劳动定额)和料例(材料消耗定额和质量标准),足见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造法式
中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是谁写的?
李诫(1035~1110),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新郑)人,北宋时期的著名建筑师。《营造法式》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宰相王安石提出了以“整军强兵”、“理财节约”为宗旨的革新变法。当时,宋朝的贵族官僚、地主富豪之间经常互相攀比,大建宫室庭院、楼台寺观的腐败之风盛行。由于在建造规模、建筑材料和工时定额等方面都缺乏标准,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极大浪费。王安石从理财的角度出发,下令负责国家建筑事务的“将作监”编纂统一标准的《营造法式》。将作监花了20年的时间,终于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编成此书。书虽然完成了,但却编写得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只对用料作了规定,缺乏建造标准,还是不能解决施工混乱的问题。于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时任将作监丞的李诫受命重新编修《营造法式》。2、

营造法式作者_营造法式是北宋的谁编著的_营造法式是谁著作的_
李诫出生于官吏家庭,据文献记载,他的家族藏书有万卷之多,因此,李诫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博学多才。在编修《营造法式》前,李诫主持过许多重要工程的建筑设计,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当时著名的建筑专家。为了编好《营造法式》,在《元法式》的基础上,他参考了《考工记》、《唐大典》、《木经》等大量建筑史籍。同时,他十分重视实践经验,经常与工匠一起探讨施工中的难题。自绍圣四年(1097年)开始,到元符三年(1100年)完成书稿,《营造法式》编修历时四年。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将此书颁行天下,从此国内建筑工程有了统一的标准。《营造法式》全书36卷,357篇,3555条,分五大部分,即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营造法式》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还附有非常珍贵的建筑图样,开创了图文并茂的一代新风。《营造法式》的名例部分对建筑名词术语作了解释,对部分数据作了统一的规定,纠正了过去一物多名、方言土语等谬误。李诫还总结了施工的实践经验,制定了各项工程制度、施工标准、操作要领等,对各种建筑材料的选材、规格、尺寸、加工、安装方法都一一加以详尽的记述,堪称为古代建筑的一部百科全书。《营造法式》是中国建筑史上一部不朽的名著,是我们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史料,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它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的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营造法式》还为世界建筑学界所关注,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法文等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显示了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魅力。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是?
《营造法式》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的。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

营造法式作者_营造法式是北宋的谁编著的_营造法式是谁著作的_
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扩展资料《营造法式》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北宋统治者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书中的记述,我们还知道现存建筑所不曾保留的、今已不使用的一些建筑设备和装饰,如檐下铺竹网防鸟雀,室内地面铺编织的花纹竹席,椽头用雕刻纹样的圆盘,梁栿用雕刻花纹的木板包裹等。
《营造法式》的崇宁二年刊行本已失传,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曾重刊,但亦未传世。南宋后期平江府曾重刊,但仅留残本且经元代修补,常用的版本有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的丁氏抄本《营造法式》(后称"丁本"),完整无缺,据以缩小影印,是为石印小本,次年由商务印书馆按原大本影印,是为石印大本。
1925年陶湘以丁本与《四库全书》文渊、文溯、文津各本校勘后,按宋残叶版式和大小刻版印行,是为陶本。后由商务印书馆据陶本缩小影印成《万有文库》本,1954年重印为普及本。
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是北宋李诚著的什么著作?
《营造法式》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举世瞩目的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它那金碧辉煌之雄丽、画栋雕之精美、建筑规模之宏伟、结构布局之独到,无不凝聚着东方艺术的韵律,其魅力至今非常诱人… 在这神奇的闪耀着建筑艺术的五彩光环下,同时更辉映着中国建筑科学的智慧之光! 在建筑科学领域,最早的有关巨著是北宋李诚所著的《营造法式》。李城是北宋晚期负责主持工程建筑的官员,在京城(开封),任少监。在十多年的任职期同,亲自主持参与过大量的土木工程建设实践,积累有丰富的建筑经验。同时,他又能博览群书,与工匠一齐探讨建筑科学。因此,他集中了历代建筑工匠的经验和智慧,前后用了约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营造法式》这部建筑学巨著。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共三百五十七篇,计三千五百五十五条。其中有三百零八篇、三千二百七十二条是历代工匠相传、久经考验的可行之法。这部书也是指导北宋统治阶级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架建筑时所使用的方法,它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传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对以后的建筑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晌。《营造法式》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光辉文献
营造法式作者_营造法式是北宋的谁编著的_营造法式是谁著作的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