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战国韩国国君列表,战国时期,韩国历代君主都有谁
战国时期,韩国历代君主都有谁
韩景侯韩虔,前408年—前400年在位
韩烈侯韩取,前399年—前387年在位韩文侯韩猷,前386年—前377年在位韩哀侯韩屯蒙,前376年—前374年在位韩共侯韩若山,前374年—前363年在位韩釐侯韩武,前362年—前333年在位韩威侯韩康,前332年—前312年在位韩襄王韩仓,前311年—前296年在位韩釐王韩咎,前295年—前273年在位韩桓惠王韩然,前272年—前239年在位韩废王韩安,前238年—前230年在位求战国时期赵国和韩国历代君主?
一、赵国君主列表(序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统治年数):
二、韩国君主列表(序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统治年数):
1、

战国韩国国君列表_战国时期_韩国历代君主都有谁
2、
三、君主资料:
1、赵烈侯赵烈侯(?—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后追封为赵献侯)之子,战国时期晋国赵氏封君、赵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权分晋国,但在法律上从晋国脱离出来,则始于赵烈侯。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年幼,由其弟赵武公(亦称赵武侯)继位。
2、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于赵国首都邯郸。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
公元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已退位的赵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死后谥号“武灵”。赵侯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3、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其母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并非长子。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章。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但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赵武灵王看到高大的长子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前295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葬于赵王陵。
4、韩景侯韩景侯(?—公元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
公元前408年,攻打郑国,夺取雍丘。公元前407年,韩军在负黍遭郑军击败。公元前403年,与赵氏、魏氏一同受封诸侯,正式建立韩国。公元前400年,联合赵、魏二国攻打楚国,攻至桑丘(一作乘丘)。不久,都城阳翟遭郑军包围。同年,韩景侯去世,其子韩烈侯继位。
5、韩昭侯韩昭侯(?—公元前333年),亦称韩釐侯、韩昭釐侯、韩昭僖侯,姬姓,韩氏,名武,韩懿侯(一作韩共侯、韩庄侯)之子,战国时代韩国的第六任君主,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33年在位。
韩国国势最强,便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韩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担任韩国相国。申不害运用法家的权术,实行法家的主张,使韩国国内得到治理,诸侯不来侵伐。韩昭侯二十六年(公元前337年,一作公元前333年去世),韩昭侯就去世,其子韩宣惠王继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烈侯

战国韩国国君列表_战国时期_韩国历代君主都有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武灵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惠文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景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昭侯齐国国君列表
齐国国君分为姜姓和田姓。
一、姜姓君主列表(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
1、
2、
3、
4、
二、田姓君主列表(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
1、
2、
三、国君资料
1、齐武公齐武公(前849年—前825年在位),西周时期齐国国君,华夏族,姜姓,吕氏,名寿,齐献公之子,姜后之父。齐武公二十五年,嫁女周宣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其子齐厉公吕无忌即位。
武公十年(前841年),是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本年起,中国历史始有准确纪年,在这之前,诸侯年代错乱,至《史记》亦不能免。
2、齐庄公齐庄公(?—前731年),姜姓,吕氏,名购,齐国第十二代国君,在位六十四年,齐文公之孙,齐成公之子。齐庄公吕购在位64年,在位期间齐国渐强,为其孙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国君,由于他在位时间很长,使得刚刚经历了长达70年内乱的齐国,得以在长时间稳定的情况下恢复元气。

战国韩国国君列表_战国时期_韩国历代君主都有谁
吕购晚年基本使齐国处于小霸的地位,为齐僖公主盟诸侯、齐襄公灭纪国报哀公被烹之仇、齐桓公九合诸侯,打下政治和经济基础。吕购算得上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位中兴之主。3、齐僖公齐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齐釐公,姜姓,吕氏,名禄甫,齐前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春秋三小霸之一。
齐前庄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 齐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其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4、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病死。
5、齐太公齐太公田和(?―前384年),妫姓,田氏,名和,生称为子禾子,田庄子之子,田悼子之弟。其妻据其子桓公午追谥为孝大(太)妃,名不详。陈完的八世孙。
前391年,田和自立为齐君。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使食一城,以奉姜姓之祀。康公十九年(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吕尚至此绝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桓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僖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庄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武公

战国韩国国君列表_战国时期_韩国历代君主都有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