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爱好

张勋后人:爱新觉罗韫和后代,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pujingyuan 坐标: 67762 目录:/zhang/

精选的张勋后人:爱新觉罗韫和后代,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爱新觉罗·韫颖的丈夫

19岁时,韫颖由溥仪指定婚事,同前清大臣荣源的二儿子、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订亲。

1931年,溥仪在日本军警的保护下潜赴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后来,韫颖与润麒的婚礼遂在满洲国新京(今长春)举行。二人婚后不到1个月,溥仪派溥杰和润麒赴日本学军事,韫颖也随同前往。甫抵日本,韫颖便被日本皇室包围,不仅要其出任妇女会名誉会长,且裕仁天皇的弟媳特邀其来寓所教授中文。韫颖颇觉束缚,乃经常致信溥仪,溥仪将其来信装订成册。望采纳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七位姐妹的下落如何呢?

长女:爱新觉罗·韫媖(1909年—1925年), 嫁郭布罗·润良为妻,后得急性阑尾炎,当时家里人不信西医,结果耽误了病情,不幸去世,享年17岁。

次女:爱新觉罗·韫和(1911年—2001年), 三女: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1992年),四女:爱新觉罗·韫娴(1914年—2003年), 五女:爱新觉罗·韫馨(1917年—1998年), 六女:爱新觉罗·韫娱(1919年—1982年), 七女:爱新觉罗·韫欢(1921年— 2005年),当了老师,后来从北京市第227中学副教导主任岗位上退休,2005年病死。别的就不清楚了,以上是在网上查的!其余的有渠道的话你自己查吧!

爱新觉罗·韫颖的妈妈

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1992年)乳名“佩格”,字“蕊秀”(父亲载沣取),号“秉颢”(兄长溥仪亲取),英文名“Lily”(庄士敦题赠),满族,爱新觉罗氏,溥仪的三妹。

中文名
张勋后人_爱新觉罗韫和后代_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张勋后人_爱新觉罗韫和后代_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爱新觉罗·韫颖外文名“Lilyspan”乳 名佩格字 号字“蕊秀”号“秉颢”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92年出生地点北京紫禁城民 族
张勋后人_爱新觉罗韫和后代_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张勋后人_爱新觉罗韫和后代_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满族主席评价走进人民群众成为一个有志气的人

末代皇帝溥仪的七个妹妹,都嫁给了谁,结局如何?

溥仪的七个妹妹分别是韫媖、韫龢、韫颖、韫娴、韫馨、韫娱和韫欢,这七个王府格格在满清灭亡特权消失后,有的嫁给了汉族平民,有的嫁给了满族贵胄,而她们最后的结局也不尽相同,最悲惨的当属溥仪大妹妹。溥仪的大妹妹是爱新觉罗·韫媖,她是嫁郭布罗·润良,也就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哥哥,17岁时因阑尾炎而去世,也就没有后代。二妹妹是爱新觉罗·韫龢,后来改名为“金欣如”,嫁给了伪满州国国务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广元,生一子三女,直到2001年才去世。

三妹妹爱新觉罗·韫颖十分受父亲和溥仪的喜爱,也分别给她取了字和号,字“蕊秀”,号“秉颢”,她嫁给了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后来,日本战败后,韫颖随伪满洲国皇室逃到大栗子沟,解放后就回到了北京,和三个孩子以及婆母在一起居住。溥仪的四妹妹叫爱新觉罗·韫娴,后来改名为“金韫娴”,她嫁给蒙古贵族赵琪璠,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可谓是儿女成双全。但是她丈夫后来去了台湾,两人多年分居两地,不是很幸福。爱新觉罗·韫馨是溥仪的五妹妹,后来改名字为金蕊洁,她嫁给了万嘉熙,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万嘉熙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当了翻译,而她自己就在一家饭店当了个收银员。

六妹妹是爱新觉罗·韫娱,她字“芯多”,后来嫁给了画家王爱兰,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活了64岁。七妹妹爱新觉罗·韫欢是末代皇帝溥仪最年幼的妹妹,后来改名为更名“金志坚”,她是和乔宏志结婚,也是他七个妹妹中唯一一个和汉族平民结婚的人,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宣统皇帝有兄弟姐夫吗?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清宣宗道光帝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生父,清朝宗室,于宣统年间任监国摄政王。

张勋后人_爱新觉罗韫和后代_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张勋后人_爱新觉罗韫和后代_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儿子长子: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次子: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1994年)。三子:爱新觉罗·溥倛(1915年—1918年)。四子:爱新觉罗·溥任(1918年—2015年)。女儿长女:爱新觉罗·韫媖(1909年—1925年)。次女:爱新觉罗·韫龢(1911年—2001年)。三女: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1992年)。四女:爱新觉罗·韫娴(1914年—2003年)。五女:爱新觉罗·韫馨(1917年—1998年)。六女:爱新觉罗·韫娱(1919年—1982年)。七女:爱新觉罗·韫欢(1921年—2004年)。宣统(穆麟德:gehungge yoso,太清:gehungge yoso;西里尔字母:Хэвт Ёс;1909年-1912年2月)为清朝第十二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次年(1909年)改元“宣统”。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清政府代表经过南北议和后,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递送了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认可了这一条件,并于2月12日以太后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根据优待条例,“宣统”年号停止使用。1917年6月底,在张勋的拥戴下溥仪于1917年7月1日第二次登基,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
张勋后人_爱新觉罗韫和后代_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张勋后人_爱新觉罗韫和后代_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张勋后人_爱新觉罗韫和后代_爱新觉罗·韫颖的子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