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爱好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yuanshixiao 坐标: 68221 目录:/zhong/

精选的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河西走廊的概述及地图位置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又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河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通过河西传入洛阳,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在中国佛教的地位。扩展资料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地。

以黑山、宽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注入终端湖。①石羊河水系。位于走廊东段,南面祁连山前山地区为黄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积冲积扇,北部以沙砾荒漠为主,并有剥蚀石质山地和残丘。东部为腾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②黑河水系。东西介于大黄山和嘉峪关之间。大部分为砾质荒漠和沙砾质荒漠,北缘多沙丘分布。唯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③疏勒河水系。位于走廊西端。南有阿尔金山东段、祁连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东西走向的剥蚀石质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马鬃山。

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疏勒河下游则为盐碱滩。绿洲外围有面积较广的戈壁,间有沙丘分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具体在那个位置 有地图标一下么?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

南京地图的板块划分地图或其他介绍??(河西,城中,城南,城北,江北等等),请教“老南京”?

长江以南绕城公路合围的250平方公里的

下关、鼓楼、建邺、白下、秦淮、玄武、栖霞、雨花台 这八个区算是南京的主城区。下关、栖霞 算是城北鼓楼、白下、玄武 算是城中建邺区是河西(秦淮河为界,建邺区算是河西新城)秦淮、雨花台 算是城南江北指的是浦口区,之前的浦口区指的是长江大桥北岸的区域,后来江浦县和浦口区合并,组成了新的浦口区。江北还有一个远郊的六合区(由原大厂区和六合县合并)南边还有江宁区,溧水县,高淳县浦口区和江宁区这两个区虽然现在说是属于主城区,但是很多政策还是区别于主城八区来对待的。南京的很多政策都会标明(仅主城八区)希望这样解释能够清楚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古代山东山西河东河西巴蜀江南都在哪?能否在地图上画出?

山东,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称“山东六国”。崤山,古代地名,在河南省西部,崤山山脉为秦岭东段支脉。山西与山东相对应。

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位于秦晋大峡谷中黄河段乾坤湾,壶口瀑布及禹门口(古龙门)至鹳雀楼以东的地区,而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过变化: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巴蜀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大致范围是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即今重庆直辖市、四川省一带,及陕南、黔北、昭通、鄂西等地,早期出现的江南指的便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后来泛指长江以南,湖南以东的大片地区,但不包括广西部分地区和广东,这两个地方古时可以称为岭南。这些名字都是范围性的地区,没法在地图上具体标注

甘肃省金昌市,河西堡镇地图

甘肃省金昌市河西堡镇地图

三国地图西北狭长区域感觉怪怪的,是河西走廊吗?谁知道它相关历史

是河西走廊,即使是现在,你去新疆一样是走河西走廊。因为只有这条路有水,修铁路也得有水不是。

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匈奴人游牧的地方。通西域有功的汉武帝使者张骞第一次西去是在公元前139年,他就在这里被匈奴截住,软禁了十年,娶妻生子。他壮志未酬誓不休,终于逃离西去,完成了使命,但在归中原途中,又在这一带被匈奴截留,一年多后,才回到长安,可见,通西域必须经过河西走廊。张骞第二次去西域在公元前119年,这次行走比较顺利。因为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鏖战河西走廊,将匈奴驱赶出去,咽喉之道得以畅通无阻。

唐朝丢了地图上的西北一角汉族王朝从此怎么样了?

宋朝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是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它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经常是败多胜少,究其根源,缺乏优良的战马,难以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是宋朝军事力量薄弱的关键所在。那么,宋朝缺乏战马和唐朝有关么?唐朝后遗症唐朝丢失河西陇右之地的确给宋朝带来了先天不足。河西陇右之地向来是中原王朝的良马基地。唐朝开元年间,陇右道登记在册马匹就达43万,几乎占据唐王朝马匹总量的半壁江山。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图/亚洲第一军马场(甘肃山丹军马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河西陇右之地的军事力量大多用于平叛,吐蕃便趁机发动了侵略战争。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人入大震关(亦称陇关,位于今清水县东陇山一带),取兰(今甘肃兰州)、河(今临夏)、洮(今临潭)等州,陇右之地尽为吐蕃所有。公元764-786年,吐蕃人继续向河西推进,相继攻取了凉、甘、肃、沙、瓜等州,彻底占据了唐王朝的西部优质养马基地。

图/鼎盛时的吐蕃疆域唐朝后期,归义军虽然一度恢复了中央王朝对于河西陇右之地的管辖,但是张议潮家族在当地的统治十分不稳定。吐蕃、回鹘等族不断蚕食归义军辖境,唐王朝又始终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最终导致了这次河西光复的昙花一现。宋朝的失误宋朝立国之后,河西陇右之地仍然为甘州回鹘,平凉吐蕃等异族政权占据。然而,宋朝在建国初期同样也有一次收复西北的绝佳契机。982年,身为宋朝定难军节度使的党项首领李继捧亲自到开封朝谒,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管辖的所有地盘,归顺宋王朝。很明显,一旦宋朝政府收服位于陕北宁夏的这支民族武装,将会大大改善宋朝在西北的战略格局,对河西走廊上的分散政权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然而,操之过急的宋太宗,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党项高层人物,提出把李氏家族迁到开封。这种做法激起了党项族内部的动荡,作为李继捧族弟的李继迁为了保持党项的独立性,从夏州(延安)出走到今天的鄂尔多斯南部地区自立门户。而宋朝政府显然没有对这次反叛举动产生足够的重视,仍然坚持以册封与招抚为主,使得党项反叛势力最终壮大。

图/党项族的扩张等到李继迁之孙李元昊时,党项族正式建立西夏国,成为西北的一大边患。而宋朝政府收复西北的幻想也只能由党项人代劳了。唐朝丢失河陇之地导致这一地区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逐渐形成了汉文化的“化外之地”。宋朝在建国之初的军事错误使得西夏人占领了河陇之地,最终造成了宋朝“无马可用”的尴尬局面。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中国河西走廊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