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朱棣的臣子,朱棣的大臣们都有谁
朱棣的大臣们都有谁
编写《永乐大典》的解缙、道衍和尚姚广孝、张玉、朱能、杨荣、杨士奇、夏元吉、郑和
这些个是最有名的。求明朝朱棣朱高炽时期的大臣
文臣:杨荣、杨溥、杨士奇金幼孜:永乐元年(1403)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十二年,与胡广、杨荣等编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升翰林学士。十八年晋文渊阁学士。洪熙元年〔1425)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太子少保衔兼武英殿大学士,年底升任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如故,支领三俸。 夏元吉: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升户部左侍郎尔后历任六部尚书、柱国太师;胡濙 :永乐元年成祖即位,迁户科给事中。永乐五(1407)起连续14年在外暗访建文帝踪迹。永乐十四年回朝,擢礼部左侍郎。永乐十七年再次出访江浙湖湘。洪熙元年,转任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祭酒
朱棣问及大臣10个生僻字,大臣仅认出8个,回去不久选择自杀,这是为何?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所以啊在朝为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惹怒皇帝,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惹上杀身之祸。这不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嘛,那就是才高八斗的大臣王达善,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呀当初朱棣问了他十个生僻字,结果他只答出八个字,谁曾想他回去之后很是离奇的选择了自杀。王达善这个人呢说实话确实是才高八斗,学识渊博,为人也比较世故圆滑,然而他却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喜欢趋炎附势。趋炎附势呢用的好了可以让一个人位居高位,用的不好也会断送了性命。王达善也就是因此葬送了性命的,因为呀王达善当初背叛了先帝攀附上了朱棣还做出来一系列小人之事,所以朱棣已经开始慢慢厌恶他了,当皇帝开始厌恶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就危险了,哈哈命不久矣。
朱棣呀越来越嫌弃王达善,他想到当初王达善为了自己背叛建文帝,那么之后也有可能背叛自己,于是便想要杀死王达善。所以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朱棣则派人搜集了十个很难的生僻字。收集完之后,朱棣就很快的叫来王达善让他辨认。没想到这个王达善的学识果真是名不虚传,竟然在十个中认出了八个。他本以为朱棣会大大的夸赞自己,可是皇帝的心思那是那么容易猜到的呢,所以结婚出乎意料,朱棣不仅没有夸他还说,以后还有生僻字问你。

朱棣的臣子_朱棣的大臣们都有谁
哈哈一听这话,王达善顿时觉得人生无望,彻底凉凉了。他瞬间顿悟他发现朱棣是故意为难他的,看来是皇帝嫌弃他了。于是,回去不久,他便选择了服毒自杀。果真是伴君如伴虎啊,还是小心翼翼夹着尾巴才能生存啊。弘光帝给100多位大臣赐谥号,为何还包括反对他祖宗朱棣的大臣?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在人死之后会对其一生的功过进行评判,在古代,往往会用谥号来对一个人进行评价,尤其对帝王将相,谥号是对其一生功过的评定,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谥号是十分慎重的,对于大臣来说,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谥号,一般能获得赐谥号殊荣的都是有重大贡献或者影响力较大的文臣武将。然而,在南明弘光年间,弘光皇帝一次就为上百位大臣赐了谥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上吊自尽,而在南京的明朝大臣们则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史称弘光帝。弘光帝于1644年五月登基,在这一年的九月,他就开始大规模的为明朝的臣子们赐谥号。第一批被赐谥号的是崇祯朝在北京殉难的大臣们,其中文臣21人,勋臣2人,戚臣1人,共24人。

朱棣的臣子_朱棣的大臣们都有谁
崇祯朝内阁大臣范景文谥号“文贞”,范景文为官清廉,“不受嘱,不受馈”,北京城破后留下遗书,跳入井中殉国。北京城最后的守将襄城伯李国桢被赐谥号“贞武”,清白守节曰贞,克定祸乱曰武,他虽然未能抵挡住李自成的进攻,但是也为崇祯皇帝尽了忠。其中的戚臣是指崇祯皇帝的妹夫驸马都尉巩永固,北京城破后,全家自焚而死。第二批被赐予谥号的是明朝开国的攻臣们,他们当年死后并没有被赐予谥号,弘光皇帝这次顺便为他们追加谥号,共24人。其中,宋国公冯胜的哥哥冯国用被追谥“武翼”,朱元璋喜爱的大将廖永忠追谥“武勇”,其余的开国的公侯伯子男等均赐予相应的谥号。第三批比较特殊,是建文朝死难的诸位大臣,共46人。弘光帝朱由崧是明成祖朱棣这一支的,当年朱棣篡位后连建文帝的正统地位都不予承认,而这些因效忠于建文帝而被诛杀或者殉国的大臣们自然也不可能被赐予谥号,而到了两百余年之后的弘光朝,终于被政府所承认了。

朱棣的臣子_朱棣的大臣们都有谁
其中,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被赐谥号“文正”,建文帝的主要智囊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被赐谥号“节愍”,在国逢难曰愍,很好的形容了两位忠于建文帝的大臣的结局。第四批则是正德朝死谏诸臣,13人。第五批天启朝死谏诸臣,共9人。其中包括因弹劾魏忠贤而被迫害致死的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等东林六君子。在弘光帝登基后,据不完全统计,被追赠谥号的大臣总计超过100位,而这些大臣们从开国到建文帝时期,后到天启、崇祯两朝,跨度接近300年,可见这次规模之庞大,而弘光皇帝此举也不过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希望通过追赠谥号来唤起大臣们的忠义,但是弘光朝最后的结局却表明,弘光帝的此举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朱棣的臣子_朱棣的大臣们都有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