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战国时期,七国混战的时候周天子在干什么?
战国时期,七国混战的时候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只能依附于各诸侯国。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东周被秦国灭亡,周天子也就不存在了。战国时,周王室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没有了,但仍在洛阳一带勉强维持。西周初年营建雒邑时,共修建了两座城。西边的方十七里,叫王城,东边的小些,叫成周。
战国时,由于王室内部争权和分封,先后出现了居于王城的西周公和以巩邑(今河南巩县)为都城的东周公,真正天子的周显王寄居于东周公治下。周赧王八年(前307年),因赧王拒绝秦武王试举周鼎的要求,秦军逐赧王出成周王宫,赧王徙居西周王城。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登封西南)二地,斩首四万。
西周君联合诸侯军队出伊阙(今河南洛阳南)攻秦,以隔断秦与阳城的通道。秦昭王于是发兵攻西周,西周君不得不将其三十六邑全部献给秦,西周国灭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秦相邦吕不韦带兵灭东周公,东周彻底灭亡。扩展资料战国七雄的形成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后来晋国内乱,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瑶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合兵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决汾水灌城。韩、魏突然和赵氏联合起来,于前453年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将晋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绛州(今山西翼城东南)外,也都瓜分了。这时的晋国国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见三家大夫(三家分晋)。
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前386年田氏代齐)。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时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周 (中国历史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赧王
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国家,周天子是什么国
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国家是战国七雄:齐国(妫姓田氏)、楚国(芈姓熊氏)、燕国(姬姓)、韩国(姬姓韩氏)、赵国(嬴姓赵氏)、魏国(姬姓魏氏)、秦国(嬴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国,如:西周国、东周国(姬姓,西周国是周天子从周国本部分封的国家,西周国又从自己的国土中分封了东周国);鲁国(姬姓);卫国(姬姓)等。
周天子是周国,名义上战国的各诸侯国都是他的属国。

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扩展资料:战国时期的经济1、冶铁冶铁是一种新兴的金属冶铸业。最初大约始于春秋末,到战国时有了很大的进展。《山海经》中提到“天下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在叙述某山的各种资源时,常有“其阳多铜,其阴多铁”的话。
2、冶铜业冶铜业在战国手工业中仍占据颇为重要的地位。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发现一处属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铜矿遗址,矿井深达五十米,井下有纵横交错的巷道,为了防止坍塌,巷道中都架设木制的支架。
3、丝麻织物丝麻织物的生产也颇为发达。东方的齐国就以多“文采布帛”而著名当时。一些古墓出土的麻织品中,有很细的麻布,每平方厘米有经线二十八支,纬线二十四支。在湖北江陵马山的楚墓中出土一批数量很多的丝织品,保存较好,尤属罕见,其中包括绢、罗、纱、锦等不同品种,以绢的数量为最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天子
春秋战国时期称王的诸侯和周天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周天子成了什么样的"天子"了?
1、关系: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先古圣王后裔、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以拱卫王室。

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2、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扩展资料:西周诸侯的爵位:
1、公爵西周的诸侯国只有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七个公爵诸侯国,其中虢国是因其开国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故被周武王封为公爵,其余六国君主之所以被封为公爵,皆因其为之前的王者之后裔。
2、侯爵侯,是五等爵的第二级。公、侯的封地虽然都是方百里,但公爵位尊,是王室的客,可以组建“三师”军队,有较大的独立性。
3、伯爵伯爵遍布于王畿内外。在周天子畿内,土地无多,所以不封侯而封伯。
4、子爵、男爵周代所封诸侯虽为五等,但从封地或所食之地看,实为三等。而公与侯、侯与伯、子与男等的差别,只是礼仪形式问题。所以经过从西周到春秋的
二、三百年变化,大体上就变成了《春秋》所说的三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代诸侯国
周朝时期周天子的妻妾称什么
周朝时期正妻称后,妾称夫人,嫔,世妇,御妻。
历代后妃传,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出自周礼。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理。...”照此,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春秋和战国时期,都听周天子的吗?
诸侯国的土地最初都是来自于周的分封,像齐就是周天子封给姜太公的封地,封出去后这些诸侯国在各方面就都不归周管了,只要给周纳贡就可以,但在级别上要比周低一等。套用现在的话就叫高度自治。春秋时期大家还是要尊周的,像春秋五霸就要尊天子以令诸侯。但还是只有一个周天子算“王”,楚王当时也称王了,但其他诸侯都把他的称王叫做“僭越”,不承认他是一个真正的王,谁要是敢称王想和周平起平坐,大家都是要共同讨伐他的。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秦朝就是吸取了周朝的教训,才开始中央集权了。拓展资料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有什么作用?
春秋战国之后,周天子的威信日渐衰弱,尤其是战国在诸侯眼中就是形同虚设。 春秋时期周天子真正拥有的权力有:赏赐诸侯中的霸主(只是给霸主们一个名号,做个样子,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封赏比如土地等),要求各诸侯每年交纳贡品,号召诸侯勤王战国时期:靠着给大的诸侯们封赏名号赚取诸侯们的赞助,低三下四的求诸侯们给点贡品
周天子是什么时期的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1] 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国家,周天子是什么国
周天子是周国,名义上战国的各诸侯国都是他的属国。
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国家是战国七雄:齐国(妫姓田氏)、楚国(芈姓熊氏)、燕国(姬姓)、韩国(姬姓韩氏)、赵国(嬴姓赵氏)、魏国(姬姓魏氏)、秦国(嬴姓)。
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